可能有人看過《神奇四俠》這部科幻片,片中的幾位主角都是在太空工作的科學家,因為受到了宇宙能量的輻射而各自覺醒了超能力。
所有觀眾應該都覺得這只是一種有趣的幻想,但是如果我告訴你,現實中,宇航員在進入太空后基因真的發生了變異,您又將如何思考?
有一對美國的孿生兄弟,一個是宇航員,一個是退休的太空英雄。他們就是斯科特·凱利和馬克·凱利。ADVERTISEMENT
斯科特·凱利在2015年到2016年期間,在宇宙中度過了超過500天,而他的兄弟馬克·凱利則在地面上等著兄弟的回歸。當斯科特·凱利返回地球后,科學家們照常對他們的各項身體指標進行檢測,居然發現了一個詭異的現象。
在探究他們的DNA信息時,科學家發現斯科特·凱利的DNA居然發生了重大變化。他的染色體端粒,一種保護DNA的「帽子」,比他的兄弟馬克的要長一些。
端粒的長度與人的老化有關,通常來說,隨著年齡增長,端粒會變短,而端粒增長可能暗示著細胞分裂的加速。
難道他在太空中老化得更快嗎?其實并非如此,因為科學家們發現,在返回地球后,他的端粒就逐漸恢復正常,而他的整體健康并沒有顯著惡化。
然而,斯科特·凱利和馬克·凱利的研究并非孤例。科學家們發現其他宇航員也經歷了類似的變化。在1998年到2001年間,有14名宇航員執行太空任務,科學家們提取了他們的血液樣本,驚訝地發現每個宇航員的基因都發生了變異。
這些突變可能是太空輻射對人類DNA的影響,因為太空中的輻射比地球上的要強烈得多,而且宇航員的防護服并不能完全阻擋它們。
在解釋這個問題前,我們先得明白變異并非總是壞事。有些時候甚至可以幫助人類適應不同的環境,比如某些人血紅蛋白基因的變異,可以使他們在高海拔地區更輕松地呼吸。
此外,基因突變也是人類進化的一個關鍵因素。若無基因突變,我們可能仍然是原始人的模樣。因此,不必過于懼怕基因突變,它們有可能是自然調節的一種形式。
其次,需要了解的是,基因突變并非永久性的。有些基因突變是可以在一段時間內逐漸恢復的,就像前面提到的斯科特·凱利的染色體端粒,在他返回地球后逐漸復原。
而且,并非所有細胞都會受到基因突變的影響,有些只會影響到部分細胞,例如血液細胞,而不會波及其他組織和器官。
最后,要了解的是,基因突變并非一定導致疾病或障礙。有些基因突變是沒有明顯表現的,比如眼睛顏色或頭髮顏色的變異,但這并不會影響到視力或健康。
當然,確實有些基因突變可能增加患病風險,比如易患癌癥或遺傳性疾病的情況,但并不意味著一定發生,因為疾病的發生還受其他因素影響,例如環境、生活習慣和免疫系統等。因此,不必對基因突變過于悲觀,它們有可能只是一種無關痛癢的現象。
宇航員在太空中發生變異雖然只是一種短暫的變化,但是也引起了不少人的議論。尤其是有一種聲音說道,人類本應來自宇宙,宇航員的這種變化是我們回歸原本樣貌的預兆,地球是一個牢籠,限制了我們的能力和本來面目。
這些人覺得地球是一種囚禁人類靈魂的監獄,而人類被看做被限制在這個星球上的存在。他們指出人類對光線極度敏感,同時又無法逃離地球引力的束縛。
在他們看來,這似乎是一種設計,故意讓人類無法離開地球,探索宇宙,發現自身的真實身份。這些人還認為整個世界是一種虛幻的模擬,用來使人類遺忘自己的過去和靈魂,而要覺醒靈魂才能回到真正的家——宇宙。
這個觀點聽起來很有趣也很富有想象力,但它是否有科學根據呢?實際上,并沒有。這種觀點完全基于主觀臆測,缺乏客觀證據和邏輯支持。
它忽視了人類對地球的依賴和感情,對宇宙的探索和學習,以及人類的多樣性和創造力。它將人類視為被動的受害者,而不是積極參與者。將地球看作囚牢,而非搖籃。
實際上,地球是人類的家園,同時也是起點。人類是地球的產物,同時也是地球的貢獻者。我們在這里生存、發展,也在這里保護和改善環境。對地球,我們懷有深厚感情和責任感,同時對其充滿敬畏和感激。
人類進入宇宙,并非為了逃離地球,而是為了擴展我們的家園,尋找地球的伙伴,探究地球的意義。人類在宇宙中的基因變化,并非為了回歸原狀,而是適應新環境,開拓新可能,創造新未來。
在探尋宇宙奧秘的旅途中,我們發現了許多關于人類身體與宇宙的微妙聯系。雖然基因突變被發現在宇航員的血液樣本中,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是被「囚禁」在地球的囚徒。
相反,這些發現為我們打開了探索宇宙奧秘的新大門,讓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人類與宇宙的共生關系。
或許,地球是我們的搖籃,但我們并非被束縛在這片土地上。我們的未來不僅在這顆藍色星球,更在遙遠的星辰之間。
通過深入的科學研究,我們或許能夠揭開宇宙中更多的謎團,更好地理解我們自己。在這無邊的星海中,人類或許真的是宇宙的旅者,而每一次基因的微妙變化,都是我們與宇宙對話的篇章。走出地球,迎接星辰,是我們不懈追求的夢想。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