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帶娃逛玩具店,看到這樣一幕場景:
一家四口,媽媽和奶奶帶著姐弟二人在選玩具,看起來和諧的畫面,卻被兩小孩的爭吵打破。
起因是,媽媽讓姐弟兩挑玩具,一人挑一個喜歡的,本來兩個娃各跳各的,誰也礙不著誰。
但問題是弟弟選中一個後,又看中了恐龍玩偶,吵著再買一個,寶媽耐不住孩子軟磨硬泡,就一口答應了。
但姐姐看到後,也立即說:「我也要多買一個」。這時媽媽開始感到頭大,忍不住訓斥了女兒幾句:
「你房裡那麼多玩具,還要什麼,弟弟小,你也跟著不懂事麼......」
說完就拿著玩具到收銀台去結帳。
可依然氣不過的女孩突然氣衝衝地跑過去,沖媽媽喊:「你就偏心弟弟,我就不讓他買~」邊說還將弟弟的玩具扔在地上。
一時間,伴隨兩姐弟吵鬧和家長訓斥聲,充斥了整個店裡,鬧得不可開交。
生活中,這樣的二胎矛盾場景並不少見,關鍵看家長如何去平衡和應對。
不要用懂事,來綁架孩子
有了二胎之後,家長慣常掛在嘴邊的三句話,基本都是:
你是哥哥/姐姐,要懂事;弟弟那麼小,你就不能讓讓他麼~這麼大了還不懂事,少玩一下不行啊......
這些看似父母無心的口頭語,很多時候,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巨大的傷害。
它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繼而產生一些「性格偏差」。
所以,二胎家庭,不管是誰,都不應該跟老大開這4句玩笑.
01
二寶沒來到這個世上之前,大寶有的東西都是獨一份。
包括好玩的玩具、好看的衣服、好吃的東西以及父母的愛。
可二寶來了以後,不僅要分一半給他,還要把自己的這份「讓給他」。
這份落差感,往往被很多家長忽視。
這句話,並不能讓孩子理解作為哥哥/姐姐的責任,反倒會覺得父母「偏心」。
同樣的,如果家長偏心大寶,二寶也一樣會覺得被「忽視」。
只有做到「公正」對待,兩個孩子才能更好的相處。
許多人喜歡將兩個孩子作比較,他們本以為孩子不會在意,其實他們很在意。
多年前看《康熙來了》,有一集是還尚未生三胎的小S提到帶兩個女兒吃飯,碰到一個粉絲跑過來要簽名,看到孩子後說「還是妹妹可愛」。
之後,老大難過地說「媽媽,我們回家吧,我想回家抱我的小兔兔」。
很明顯老大有點難過,她沒有妹妹可愛,想回家療傷,之後小S就很注意在公眾場合時,不讓人家在她孩子之間作比較。
不止外人,包括父母也喜歡在兩個孩子之間比較,常見的情景是,老大在一旁玩耍,很調皮,老二安安靜靜地坐在一旁,媽媽這時就喜歡說「你看弟弟多乖,多懂事,再看看你」。
老大這時候一般是撇撇嘴就走開了,表面看似不在意,但心理已經受傷了。他已經認定你喜歡老二,不喜歡他。
第3句 你們兩個聽話的才是好寶寶,媽媽才喜歡。
「誰聽話我就喜歡誰。」
「聽話的那個才是乖寶寶,媽媽就喜歡。」
「媽媽看看誰才是聽話的那個孩子,到時候媽媽就帶他去遊樂場。」
很多家長在說類似的語言時,初衷是希望兩個孩子都能夠聽話,事實上卻是在向孩子灌輸一種錯誤的觀念,即:「媽媽的愛是有條件的」。孩子會認為自己只有表現好、按他人的喜好來做事,才能夠被喜歡、被愛。
家長如果長期在孩子面前流露出這樣的態度,孩子很容易為了爭奪寵愛而在父母面前收斂自己的真實性格,如果自己的行為得不到家長的認可,就會認為是自己做的不夠好,所以爸爸媽媽不喜歡自己,最後形成自卑的心理。
其實家長對於孩子愛是無私的,是沒有任何條件可以淩駕於這份愛之上,而這份愛也是營造良好親子關係的重要因素,家長要做的是在家庭中有兩個孩子之後,讓兩個孩子都感受到更多的愛,這樣孩子才能夠真正的學會如何去愛別人,而不是通過競爭才能得到愛。
第4句你已經是大孩子了,要懂事一些
有時你會發現,已經可以自己熟練吃飯的大寶,開始不好好吃飯,非要你喂。這時如果你誤解了大寶的信號,覺得大寶是故意鬧脾氣而訓斥他為什麼不能懂事些,那你就錯了。其實,大寶只是想要引起你的注意,害怕失去你的寵愛而已。你此時,只需要和他談談心,安撫他就好,孩子都是很聰明的,你對他好,他自然會知道。
02
融洽的二胎關係,離不開家長的用心維護
毋庸置疑,有了二娃之後,如何平衡好二胎關係,成為一個家庭幸福美滿的關鍵。
每個家庭對此都有自己的一套準則,但切記一點,不要吝嗇自己的關愛,讓每個孩子都感受到愛與被愛。
給老大一百顆糖
其實,無論多麼懂事善良的孩子,面對一個可能會和自己爭寵的弟弟或妹妹時,多少都會有點不舒服。
這個時候,家長的態度和做法很重要。
比如剛生二胎的應采兒陳小春夫婦,就透露Jasper雖然很歡迎老二的到來,但其實也有吃二胎的醋。
看到小寶寶會故意呼叫父母,試圖以此引起大人的關注。
不過他們有及時發現這一問題,用更多的愛來填充孩子的失落,對孩子說:
「你是老大,你是我的first love,弟弟只是我的second love。」並給到老大多些陪伴。
即所謂的「給老大一百顆糖」原則,當他們手裡糖足夠多時,就會有充足的安全感,也會想著關愛弟弟妹妹。
一直蓄滿孩子的安全感
美國心理學家倫斯·科恩,把孩子們對父母關愛的需求比喻成蓄杯:
每個孩子都拿著自己的杯子,希望爸爸媽媽給蓄滿安全感和愛。當發現原本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地位受到威脅時,他們就會爭,來捍衛父母對自己的寵愛與特權。
這時候,父母一定要把握好二胎關係的整體走向。即使偶有偏心或出現偏差時,也要及時給孩子蓄滿愛和安全感。
總而言之,不管我們是一胎、二胎或是多胎,我們都要用心呵護,用愛養育。
如此才能不愧對父母、乃至兄弟姐妹這一場來之不易的緣分。
Wendy媽咪有話說:
每個孩子都需要「特殊時光」
家裡有倆孩子後,父母時間會更不夠用,但即使這樣, 也要擠出時間和倆孩子單獨在一起。
如果可能,把老二寄在別人家,和老大單獨出去玩半天,如果可能,老大上幼稚園時,和老二來一段高品質的陪伴。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安排,對孩子,卻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孩子通過特殊時光能深切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獨一無二的愛,即使他們對父母有什麼不滿,即使他們心裡有什麼傷痕,也能通過這段時間得到最大限度的修復。
每一個父母都能給一個孩子百分之百的愛,愛不是數學題,不是說生了兩個或者多個孩子,愛就變成了百分之五十甚至更少,如果有兩個孩子,從今天起,請告訴每一個孩子: 你擁有我全部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