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嫁給了神,成為了神的侍者」。
2006年,在印度的卡納塔克邦貝爾高姆地區,在數百人的注視之下,一位14歲的少女,由寺廟的人員為其沐浴后換上了綠色的莎麗。
隨后,她便被這樣被宣布道。
這些被獻給神的少女們,美其名曰為「圣女」。
圖1
提起「圣女」,大多數人想到的應該是莊嚴、神圣,她們高高在上,她們純潔無瑕。
但放到印度的社會中,圣女則有著完全不一樣的意義。
印度,在這個古老而又充滿了神秘色彩的國度中,圣女有著與其歷史一樣悠久的傳統,是印度教下的產物。
她們來自最底層的人家,被挑選后送往寺廟,成為圣女,服侍高僧和長老們,也就是圣妓。
那麼,這種制度究竟是如何演變而來的?為何至今還能存在?
圣女,聽著體面又高級,在印度,實則不然。
在白天,她們受教民敬仰,教民對她們恭敬畏懼,磕頭碰地,到夜晚,身份突變,她們則需要服侍一個個的寺廟僧侶。
圖2
在人們心里誰都清楚,那些看似高高在上的漂亮圣女,究竟充當了一個怎樣的角色。
換句話說,成為僧侶的「玩物」,正是圣女存在的唯一意義。
貧窮加上美麗,在印度就成為了一種「不可饒恕」的罪孽。
如果是最底層人家出生了一個女嬰,一些父母甚至會狠心溺死還在襁褓中的嬰兒。
因為即使她們長大,面臨的也是更加艱難的生活。
到年齡出嫁時,只有嫁妝足夠多,才會得到男方一家的尊重過,不然,又是無盡的折磨與苦難。
沒有能力養育孩子,也沒有能力為女兒準備嫁妝,所以「圣女」成為了很多人的選擇,即使父母們知道圣女代表著什麼。
圖3
如果被選中,表現再好一點,寺廟還會給他們家里一些補貼。
因此,這也讓很多母親們都為之瘋狂。
挑選圣女的要求一是要足夠美麗,二是要純潔無瑕。所以,這些圣女大多在十四五歲的時候就會被挑選出來,送往寺廟。
也會有「圣女備選人」這一說法。
因為家庭實在貧困,所以在更小的時候就會被送到寺廟養著,在十三歲左右被迫完成圣女儀式。
沒有受過教育飽受貧窮折磨的她們,以為自己即將要脫離苦海,過上好日子。但實則,卻是掉進了另一個魔窟里。
進入寺廟的那一刻起,圣女就開始了她們無盡的黑暗的生活。
表面上,寺院也會用她們做一些宣傳教義、給信徒賜福的事情。
圖4
但更為主要的任務,則是服侍僧侶和長老,平時還要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
僧侶可以要求圣女做任何事情,但圣女完全沒有自主權,她們完全由僧侶和長老支配。
除此之外,圣女也是寺廟香火的主要來源。
一些信徒們有錢有勢,他們會為寺廟捐贈大量的香火錢。
寺廟為了感謝,也可以說是為了抓住這些有錢信徒們的心,會讓圣女前去服務他們。
獲利之后,這項產業也逐漸被發展壯大,不論是誰,只要你出錢,同樣也可以讓圣女服務。
最初的時候,圣女和圣妓沒有任何的關系。
傳說十六世紀時,印度一位南部的君王,發現自己的妻子和別的男人有染,一怒之下便命令自己的兒子將妻子的頭顱給砍掉了。
圖5
這位君王發現兒子是如此順從他,便問他有什麼想要的,兒子說想要母親回來。
但此時木已成舟,他母親的頭顱也不知哪里去了。
這時,一個最低階層的賤民女子葉藍瑪,主動獻上了自己的頭顱。
于是,葉藍瑪和她的妹妹都得以歸入了印度眾神的行列,從此也成為了女孩子獻身作為神仆的對象。
信徒們將少女供奉給女神葉藍瑪,少女們因此也成為神仆。
這時還是著名寺廟的舞女,通常只在在神圣的宗教儀式中表演,社會地位也很高。
但隨著社會地位的變化,這種角色漸漸改變了,神仆變為了圣妓。
按照印度當地的說法,就是少女獻身給神,神則會賜予她以及她的家人財富和食物。
圖6
但神沒有肉體,如何「享受」和「接納」這份貢品呢?
于是,自視為神靈化身的僧侶和長老們則代行其職。
十四五歲、貌美如花的年紀就成為「圣女」,那等她們年老色衰的時候又是怎樣一番情景呢?
成為圣女后的女子終生不允許婚嫁,她們自然更不能擁有自己的愛人。
面對所有的「信徒」都要呈現出同樣的態度,如若不然,則會被冠上對神靈不敬的罪名,連同其家人也會受到所有人的公開懲罰。
圣女們無法避免的問題一是懷孕,二則是染病。
她們所生下的孩子,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要過著和他們母親一樣悲慘的一生。
如果是男孩子,境遇則會好很多,可以留在寺廟作為僧人,但同樣也是社會最底層的人。
圖7
如果是女孩,她的宿命只能是繼承母親的飯碗,成為新一代的圣妓。
圣女們紛亂錯雜的關系,也導致了她們必然會染上一些性疾病,即使這樣,也不會得到任何的治療,不會有人去管她們的死活。
她們會被驅趕出寺廟,最終只能等死。
圣女要美貌動人,那麼等她們年老色衰的時候,會和染了病的圣女一樣,被驅趕出寺廟。
這些年老色衰的圣女們,沒有任何技能,又處在社會最底層,她們只能重操舊業,去到紅燈區,出賣身體來換取生活費用。
這撥走了還會有下一撥,寺廟永遠不會缺乏年輕貌美的圣女。
當然,也不是所有年老的圣女都會被趕出去。
圖8
一些比較幸運的,可以繼續留在寺廟中「任教」,即教導新一代的圣女,勉強在寺廟中度過自己凄慘的下半生。
印度曾于1986年宣布過廢除「圣女制度」,但是并沒有任何卵用。
雖有法律禁止,固化的思想卻難以改變,圣女悄悄轉為地下活。
2005年,美國社會學家布萊克•麥琪,曾做過一項調查,在印度西南部的貝爾高姆小鎮,就存在著3600多名圣女。
這些圣女的相似之處在于都屬于低等種姓,家庭情況更是極度的貧窮。
2013年,有一檔名為《圣妓傳說》的節目就曾揭露了圣女的真實處境。
在印度北卡納塔克的穆多爾小鎮,大約有兩萬名女孩曾被挑選為圣女,之后有將近一半的人繼續從事性工作。
圖9
有位從12歲就被選為圣女的女孩,出身馬蒂戈種姓。
這個種姓在印度被認為是最骯臟和污穢的,他們只能從事最底層的社會工作。
這種社會地位也注定了讀書更是無用,為了養家之后只能繼續出賣自己的身體。
當然,這其中也有混的比較成功的圣女,最后成為當地某家比較出名的妓院主人,一個名為阿妮達的女人便是之一。
她做這樣的工作完全自愿,在她眼里,圣女早已成為了一種正當的職業,用賺來的錢去生活并沒有什麼不對。
這不僅讓人感到可怕,所謂的「圣女制度」讓無數印度的底層女性被迫屈服,可之后她們又甘心為之沉淪、甚至為之延續。
圖10
這種現象屢教屢不改的原因,歸根結底離不開一個窮字。
大家都知道,印度富的人是富得流油,窮的人甚至靠撿垃圾度日,簡直就是兩個極端。
而且這個富只掌握在極少數的一部人手中,窮人不敢也不可能反抗。
有數據統計,在過去的二十多年間里,50%的印度底層民眾的收入,僅僅是社會全部收入的13%。
這種極端的收入分配不均以及加上人口眾多,又會導致受教育的不平等,思想愚昧。
靠著頑固的思想一代傳一代,悲慘的一生是必然的。
除此之外,印度長期存在的種姓制度也是一個無法逃脫的枷鎖。
圖11
處于最底端的為首陀羅,為出賣自己勞動力的農民;往上是吠舍,包括商人等,再往上為剎帝利,一般為國王、武士和地主;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人為婆羅門,一般都是宗教祭祀。
可以說,你出身是什麼種姓,這輩子就只能是這個種姓。
可以改命嗎?可以。
男性可以迎娶比自己種姓低的女子,但不管這名男子地位多高,都會遭受到非議。這樣一來,還有誰敢?
因此,處于最底層的女性根本沒有可以選擇的機會,她們從出生開始,都注定要承受著不同程度的屈辱和壓迫。
圖12
且無論是被迫還是自愿,她們中大多數人的一生都離不開「圣女」兩字的標簽。
印度「圣女」的背后是無數個年輕女孩悲慘的一生,凝聚了她們無數的血淚。
沒有人知道這種現象什麼時候能徹底根除,這樣長久以來的陋習也不是一朝一日所能改變的。
但只要有一點呼吁的聲音,有一絲要改變的跡象,對她們來說,或許都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