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提升城市或地方的知名度,便于發展旅游業,改名是常規操作,但是,改名的效果卻大相徑庭,有的改得比較失敗,有的卻改得非常成功,比如云南中甸改名香格里拉,湖南大庸市改名張家界,四川南坪縣改名九寨溝等等,就是比較成功的例子,也有改得不太如意的,比如徽州地區更名黃山市,雖然黃山更出名了,但代表皖南千年歷史積淀的古地名徽州消失了,有點得不償失。
除了城市之外,還有一些山脈湖泊,改名之后朗朗上口,日后暴得了大名,浙江的千島湖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千島湖
千島湖,原名新安江水庫,水庫的建成,源于60多年前新安江水電站的建設。
建國之后,百廢待興,各項大型工程相繼上馬,為了緩解華東地區的電力緊張問題,新安江水電站的建設被提上了日程,1957年4月,新安江水電站正式開工。
新安江是錢塘江的上游河流,發源于黃山市休寧縣,最終匯入錢塘江,干流長373公里,水能資源豐富。同時,新安江還是一條重要的水運通道,從徽州乘船可方便地直達杭州,之后再去往各地,所以歷史上在杭州做生意的徽州人特別多,比如著名的紅頂商人胡雪巖,老家就是徽州績溪縣,後來去杭州做生意發跡。
新安江直通杭州
新安江水電站的位置選在今建德市附近的銅官峽,大壩最大壩高105米,長466米,年發電量18.6億度。水電站建成后,形成了一座面積達580平方公里的水庫,淹沒了兩座古城、27個鄉鎮、1000多個村莊和眾多農田,特別是兩座千年古縣淳安縣和遂安縣沉入湖底,搬遷安置移民達30萬人。
新安江水電站建成后,為華東地區的電網穩定貢獻了力量。
今新安江水電站
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開始推進發展旅游業,一大批旅游項目上馬,而新安江水庫也在其中。新安江水庫中有1078座島嶼,且島嶼形態各異,水庫水質清澈,風景秀麗,非常適合發展旅游業,為了打開新安江水庫的知名度,給水庫起了一個更加響亮的名字:千島湖。
不得不說,一個好的名字往往能帶來出奇的效果,如果說水庫給人危險莊重的感覺,湖則顯得更加靈動,更加親民,改名之后,千島湖聲名鵲起,很快成為浙江省知名的旅游景點之一。
千島湖不但有形態各異的島,如猴島、鎖島、龍山島等,茂密的植被,還有一個神秘的水下世界。
群山中的千島湖
還記得被淹沒在水下的淳安縣和遂安縣老縣城以及數不清的古村落嗎,因為當時搬遷的匆忙,很多古建筑被完整地保留了下來,特別是遂安縣老縣城,簡直就是一個完整的水下古城。
淳安古城和遂安古城位置
遂安縣位于今天淳安縣姜家鎮東約8公里,千島湖茅山尖島水域下,古城因背靠五獅山,又名獅城,歷史已有1000多年。
獅城——遂安古城地圖
遂安古城位于水庫的邊緣地帶,距離水電站大壩有40多公里,當年大家都沒想到水庫蓄水水位會來的那麼快,沒有提前準備,搬遷得比較匆忙,因此整個古城得以完整地保留下來。今天的古城位于水下20多米的地方,相對較淺,便于勘察測量,古城城墻、牌坊、宗祠,會館等保存完好,成為一座完整的水下城池。
水下世界
淳安古城位于今千島湖龍山島水域一帶,因東吳大將賀齊始建,又稱賀城。
相對于遂安古城,淳安古城至今還未完整探測,主要是淳安古城位于水下40多米,水文條件比較復雜,其次,探測的價值也不大,當時淳安縣是水庫的核心區,準備的比較早,古城被平推破壞,已經成了斷壁殘垣。
除了古城外,還有茶園鎮、港口鎮、威坪鎮等古鎮,保留都比較完好。
千島湖,不僅僅是改名的成功,也不僅僅是這里本就千姿百態的島嶼、清澈的湖水、優美的自然環境,還有厚重的人文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