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婚姻制度,人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一夫一妻制度。
因為通過時間的證明,這才是最為符合人倫禮法觀念的婚姻制度。
可是,在漫長的歲月長河當中,人們的婚姻制度并不只有一夫一妻制這一種,在過去,還曾存在著「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制度。
雖然這兩種制度隨著社會的發展早已被廢除,可是如今在有些國家卻依然還在使用。 例如說:尼泊爾還在「一妻多夫」的生活。
試問,生活在這樣的環境當中,廣大女性是不是深受眾人追求?如果這麼想的話,實際上就大錯特錯了,尼泊爾的女性是有苦難言。
眾所周知,在中國封建社會制度當中,男尊女卑的禮法觀念十分嚴重,因而產生了一夫多妻制的婚姻制度。
可是,在那之前的母系氏族社會,人們采用的卻一直都是一妻多夫制。
在母系社會當中,由于女性掌握著繁衍后代的「功能」,因此女性的社會地位極高,一個女性往往可以「娶」多個夫君。
這些夫君以妻子為主體,共同構建家庭,也就是一妻多夫制的形態。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慢慢地發現男性由于先天上的優勢,可以完成許多女性并不能完成的工作,而且在勞作之時,男性的能力也要強于女性。
由于當時民以食為天,而且當時的食物又十分的單一,無論是種植、捕魚、還是狩獵,男性都掌握了食物的分配權,因此男性的地位逐漸提高。
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男性越來越占有了社會的主導權,無論是戰爭還是生存,男性的先天優勢得到了體現,因此社會形態有轉變成了「父系社會」,女尊男卑也轉化成了男尊女卑的形態, 一妻多夫制也轉變成了一夫多妻制。
一夫多妻制在中國古代實行了幾千年,直到新中國成立后,才將其廢除。
隨著女性社會的不斷提高,女性早已不只能頂半邊天了,而如今的社會生活也表明,只有一夫一妻制,才是最為符合人倫道德觀的形態。
可是,雖然如今中國早乃至世界上的許多國家,都早已實行了一夫一妻制,仍有許多國家由于自身的原因,還在使用其他的婚姻制度。
比如果歐洲一些國家還在使用一夫多妻制,而我們的鄰國尼泊爾則采用一妻多夫制。
尼泊爾的一妻多夫制,其實與他們國家的國國情有著很大的關系。
因為尼泊爾國家的經濟條件所限,全國80%的人群都在從事農業,因而在全世界幾個最不發達國家之中,尼泊爾常年占據一席之地。
尼泊爾之所以實行一夫多妻制,其實也是一種無奈之舉。
既然已農業為主,那就致使很多家庭為了能夠耕種而紛紛愿意多生男孩子,不知不覺間,隨著時間的推移,造成了男女性別比嚴重失調。
此外,再加上貧窮落后,如果不實行一妻多夫制,很多男性可能終生都不能組成家庭,繁衍子嗣。
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為了國家為了安定以及人民的繁衍,才推行了一妻多夫制。
不過,如果你覺得在這種制度當中,女性會生活得更加幸福,體會到被一群男人重視、伺候的生活,那可能就有點多心了,實際上尼泊爾女性的生活真的有苦難言。
通常尼泊爾的女性會被要求嫁給一家中的兄弟幾人,成為這幾個兄弟的共同妻子,而且哪怕是這個女性喜歡其中的某一個人,也不能表現出來。
她們必須做到一視同仁,不僅提供給這幾個兄弟同樣的待遇,更不能又一絲的特別照顧,否則就會被人指責自私、不守婦道。
同時為了體現公平性,在[夫·妻·生·活]方面,女性也要做到雨露均沾。
通常情況下,她們要實行排班制度。
簡單來講,有些類似于中國古代某一朝代的后宮臨幸制度,就是今天與這個兄弟一起,明天就要與那個兄弟一起,輪換著來。
此外,在生育方面,尼泊爾的女性也要保持公平,即為每一個「老公」都要生育一個子嗣,甚至在某些地區,對孩子的數量、性別也要保證公平。
這一在我們看來強人所難的要求,卻在尼泊爾的某些地區真實存在。
而且有一個問題是讓尼泊爾女性頭疼的。
如今的我們一家一到兩個孩子,就需要全家人一起照顧,而尼泊爾的女性則要照顧一家所有的孩子。
在經濟條件本就落后的環境當中,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因此生活在這樣環境下的尼泊爾女性,哪怕得到了自己家所有丈夫的體貼與照顧,但是她們距離真正的幸福,卻還有很長的距離。
當然這也是為了保證「后宮」不亂的無奈。
其實無論是一夫一妻制度,還是一夫多妻制度,甚至是一妻多夫制度,都是國家根據本國的社會形態所推行的制度。
曾某位哲學家所說過的那樣,世界上本就沒有最為正確的制度,只有最為適合的制度。
就像尼泊爾一樣,難道那里的人就不希望實行一夫一妻制度嗎?但是迫于生活條件所限,也只能往而不及了。
或許隨著尼泊爾的發展,尼泊爾的人民可以實行真正的婚姻自由,嫁給自己喜歡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