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秦始皇,不得不提人們給他起的外號:基建狂魔。
當然,這種評價不是無的放矢,回顧秦始皇的一生,自公元前247年,在他13歲時登基后,一直到公元前210年,49歲在沙丘駕崩,在位37年的時間里,他建了很多令后世嘆為觀止的建筑,比如長城,秦始皇陵,鄭國渠、秦直道,靈渠等等,隨便拉一個出來,都是鬼斧神工。
值得一提的是,秦始皇建的這些工程,有很多直到現在都還在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像長城,靈渠這些家喻戶曉的奇跡就不說了,就說秦始皇修的路一直到明清才漸漸退出歷史舞台。這里說的秦始皇修的路,就是秦直道。
可以說,秦直道是中國最早的國道,因為它的出現對當時的秦國來說,百利而無一害。首先,遇到戰事,原先需要一兩個月運輸糧草,在直道上只需要3天急行軍就能到達。就算是遇到敵人犯境,援軍也可迅速趕到戰場。
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歷經200年的風吹雨打,秦直道上卻幾乎不長草,這是為什麼呢?帶著這個疑問,專家在深入研究直道下面埋得什麼后,不得不由衷佩服古人的智慧。
原來,直道的修建工藝不是就在路上鋪點石頭子這些就完事了。首先,工匠將土壤進行燒炒,利用高溫將土質變得十分細膩,也讓土壤里的有機物全部被燒成灰。
之后再將燒制的土壤里加上鹽堿,鋪設過程中更是會一遍又一遍夯實這些黃土,使得道路像鐵疙瘩一樣,就算是想挖開,都不是那麼容易的。
此外,要是遇到下雨天,在道路兩旁約20米的地方,工匠還修建了溝渠,一方面防止雨水在路面上積壓,另一方面也開闊視野,防止路邊打劫的,所以也基本上沒人去破壞直道。
當然,為了保證整個施工環節順利進行,防止有人偷工減料,導致秦直道虎頭蛇尾,秦始皇也跟督軍的蒙恬大將軍跟兒子公子扶蘇交代,必須嚴格按照秦國法律督造,如有人不按照要求做,一律嚴懲。
而秦國的法律眾所周知是出名的嚴格,自商鞅變法開始,秦國一直以法家思想治國,凡做事都必須按法實施,哪怕是皇親國戚 也不例外。
所以,在秦國法律的加持下,秦直道修建過程保質保量完成,歷經多年的風吹雨打,都不會長草,也正是如此,后面很多朝代都曾在秦直道上留下過身影,有人說王昭君出塞也是走得這條路。
那麼,有人說,現在去看秦直道遺跡為什麼也長草了,其實,這點很好解釋,因為隨著的車輪滾滾而來,直道上面漸漸有了新的泥土,而這些泥土,不可避免的成為了野草的養分,所以長草也是說得通了。
如今再看秦直道,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當然也是秦始皇的乾綱獨斷,才讓后人看到如此宏偉的基建。雖然長城,秦直道,這些基建的背后都伴隨著許許多多農民的死亡,秦始皇也因此被冠以暴君的名頭。
但仔細想想,這些基建功在千秋,而且據史料記載,秦始皇從來不殺忠臣,在皇權至上的封建社會,這樣的君王又能壞到哪里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