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資料顯示,現如今的年輕父母全職在家的比例逐漸上升,占比58.6%,其中,95後全職媽媽占比已達到82%。
看到這個資料的時候,不知道你的內心是否有些許的複雜。
其實95後寶媽現在滿打滿算也才25歲,也就是說,她們或許前腳剛邁出校門後腳就走入了家庭,或者在家庭與孩子這類向左向右的選擇題中, 咬了咬牙放棄了自己的事業與理想。
而將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又意味著什麼呢?這意味著很少有人再能額外分出心神來提升自己,充實自我,為後續回歸職場做準備。
都說孩子三歲前時大腦發育與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 父母的陪伴對他們來說格外重要,但你有沒有仔細思考過,職場媽媽與全職寶媽所帶出來的孩子,到底有何不同呢?
全職媽媽和職場媽媽由於精力和對孩子的關注程度不同,也造成了兩類孩子的差異。
區別一:對母親的依賴性不同
全職媽媽與孩子可謂「朝夕相處」,他們瞭解孩子的需求,孩子也信任媽媽。
而相對于全職媽媽,職場媽媽因為平日裡工作較忙, 不能夠完全將心思放在孩子身上,孩子也習慣了媽媽不常陪伴在身邊的日子。
因此,兩類孩子對媽媽的依賴程度是不同的,適應分離焦慮的程度也是不同的。
區別二:在人際交往方面不同
親自帶娃的媽媽一般更傾向鼓勵孩子勇敢探索, 而老人帶娃更傾向孩子安全,因此老人帶娃更注重穩妥,但這也就造成了兩類孩子在性格上,特別是與人交往中的差異。
全職媽媽帶大的孩子,因為足夠勇敢加上性格開朗, 在人際交往中會表現得更加大方得體。
而職場媽媽更多的是將孩子給老人帶,因此孩子缺乏相應的鼓勵,也造成了他們在人際交往中的靦腆與敏感的表現。
區別三:孩子的獨立自理能力差異
除了性格差異和親子相處狀態的差異外,上班族媽媽和全職媽媽帶的娃,還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差異就是獨立能力強弱。
或許全職媽媽也是會對孩子的獨立能力進行鍛煉,但說實話,從日常的表現來看,還是上班族媽媽帶的娃更具有較強的獨立自理能力。
這是因為上班族媽媽本身就擁有非常獨立的人格,他們也會更加注意對孩子進行獨立能力的鍛煉,也因為平時沒有分出過多的時間精力去看護孩子,孩子在這樣的成長氛圍下,自己也是會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獨立能力。
區別四:自理能力不同
全職媽媽對孩子照顧周到、保護周全, 因此孩子會更多的依賴媽媽,自理能力就相對較弱一些。
而職場媽媽因為「自顧不暇」,無論是生活上,還是學習上,他們的孩子更需要自立自主, 這也鍛煉了孩子的自理能力。
1、 保證一定的參與度
職場媽媽要明白,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如果錯過了,並造成了不良影響,很可能會跟著孩子一輩子,因此,職場媽媽在重事業的同時,一定要保證自己在孩子成長中的參與度,比如打招呼、聊天、通過遊戲進行互動等等,時間不一定要太長,但一定要做到每天都有參與,這樣孩子就能感受到來自媽媽的重視和關心,即便每天陪伴孩子的時間並不多,孩子身心發展也不會出太大的問題。
2、 重視陪伴方式
陪伴孩子並不是人在就行的,職場媽媽下班後可能會很疲憊,但在對待孩子的時候卻不能太敷衍,孩子每天都會遇到新鮮事物,會有想要和家長分享的衝動,作為家長,為何不把孩子的分享當成一種放鬆呢?認真聽的同時,做出一些回應,這樣既滿足了孩子需要陪伴的需求,又能實現有效陪伴,所以陪伴過程中,態度也很重要。
Wendy媽有話說:
不管是「全職媽媽」,還是「職場媽媽」,她們每天都很辛苦,她們所做的都是為了孩子。到底該如何選擇,媽媽們還是結合自身情況決定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