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我們每天沐浴的太陽光,事實上是大約15萬年前發出的,很多人會認為,太陽光線到達地球僅需8分多鐘,這的確沒錯,但問題在于,來自太陽核心的光子要穿越長達69.6萬千米的太陽半徑來到太陽表面,卻并非僅需2秒鐘那麼簡單。
這里反而要經歷一個極長的時間,并不是說光子被吸收再發射的過程。而是說如果一個光子(γ射線)不被吸收,因為等離子不透明,光子會被來回反射,平均需要一個極長的時間才能到達太陽表面。
具體來說,光子在太陽核心產生后,在該區域的質子會在聚變反應下轉換成阿爾法粒子,在這個過程中一秒會損失約4000000噸質量,Gamma射線與ν粒子大量放出,此為太陽發光發熱的原因。
而當光子到達輻射區時,在此處它每行進1微米便和周邊的物質進行相撞并被吸納,而吸納了光子的物質由于能量提升的原因會產生新光子,在歷經無數次被吸收被吐納之后光子才會來到太陽表層,該過程中光子像被踢皮球似的被踢來踢去,學術界將這種現象命名為隨機漫步,而這個過程要徹底完成要花15萬年。
之后當然再過8分鐘左右地球就能夠接收到太陽光了。這個過程要花那麼久的時間當然是有意義的,因為核心聚變產生的是高能光子,直接輻射出來地球生命扛不住。經過長時間反復吸收再輻射,最終輻射出的光子能量已經主要集中在可見光范圍內了。
這就類似于你在電子儀器上打的每一個字被鍵盤截獲變成電信號,被電腦編碼成一段二進制數據流,在無數路由器、電纜的反復拷貝和轉換后,才由另一台電腦變成同樣一段文字顯示在大家屏幕上。
不過,有一點不一樣的是,打字信號被層層轉換傳輸到達接收端后,信息幾乎原封不動呈現,沒有損失。
說到這里大家應該明白了,雖然光是宇宙中行動最快的,但要到達地球也要十幾萬年的時間,沒錯,我們人類看到的都是過去的,因為人類看不到還沒有發生的;在物理學上光速是30萬公里/每秒,當物質達到光速將發生質的變化,這已是所有物質速度的極限。
其實,既然已達到了極限,8分鐘前和十幾萬年的光線似乎都沒有區別,事實上,光進入眼睛到大腦形成圖像也需要一定的時間,神經沖動的傳導也需要時間,所以我們的嗅覺、觸覺、視覺、聽覺都有延遲。所以我們的肉體活在「現在」,而「精神」活在過去。我們感知到的世界永遠是過去的世界。
我看著你3ns前發出的光,你看著我3ns前發出的光,然而相對靜止的我們手表上的時間是一樣的,只是因為面對面,光反射時間遠遠小于3*10^(-8)s,一定程度里人利用經驗還是可以預見1s之內發生的事情的。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