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NASA曾經公布了一張圖片,照片中黃色沙丘上好像有水流淌的痕跡,高高矮矮黑色植物一樣的東西很像 灌木叢。更令人興奮的是,專家表示, 這張照片是真實的,更沒有經過任何特殊的技術處理。這是不是就說明,火星上有生命存在,我們離找到外星人不遠了?或者人類移居火星指日可待?
先別激動,仔細看這張照片,可能會發現有點不對勁。首先,因為是遠距拍攝的,整張照片的場景寬度約為1公里,所以你在照片中看到的 以為是低矮灌木,其實至少應該是參天大樹。可是,這麼大的樹木在地球上都罕見,何況是連生命是否存在都未知的火星。
其次,在仔細一點可能會發現這些「樹木」似乎沒有投下影子,而且 灌木的黑影似乎與陽光照射的方向相悖。這張 照片在傳播過程中被故意 旋轉了180度,以視覺上的手法誤導觀看者,使他們誤以為這是火星上的樹木。
如果我們將照片翻轉過來,真相就會浮現。我們會發現,這些所謂的樹木實際上是火星表面沙丘的滑坡體,而 那些看似灌木的結構實際上是火星上的 噴砂現象 形成的。其實他們都是由于火星的環境和成分,而造成的常見自然現象。
這種噴砂現象的出現,往往是由于多種復雜的地質和氣象過程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火星表面本來就有很多沙丘,因為火星上常常發生沙塵暴,而導致這些沙丘不斷被迫移動。由于火星氣候干燥,沙塵暴的風速又極大,所以只要火星上的沙塵暴還存在一天,這些沙丘就會隨之移動一天。在數十億年的時間,這些沙丘不斷的被移動。
有些沙丘會堆積起來,形成更高的山丘。當這些 沙丘堆積到一定高度時,頂部的砂石就會垮塌,從而形成流淌的痕跡。
而那些 所謂的「灌木叢」,實際上是一些 黑色玄武巖的碎片。但是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我們觀測到的火星明明大面積都是紅色的,哪來這麼多黑色玄武巖?就算有,黑色的玄武巖在紅色地表上不是也很容易被發現嗎?
首先,火星表面呈現紅色,是因為覆蓋它表面的巖石中有含量極高的氧化鐵。其次,早期的火星其實遠比現在還不安分,它有很強的地質活動,例如火山噴發。在火山噴發時,這些巖石逐漸被巖漿所覆蓋,經過常年累月的風化后,形成了黑色的玄武石。
而火星由于離太陽將近,所以也是有比較明顯的四季變化的。這張所謂「灌木」的照片是在火星的北極附近拍攝的。由于火星稀薄的大氣層中96%的氣體都是二氧化碳。而春季,火星表面的溫度又比較低,低溫下,二氧化碳氣體變成固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干冰。火星的南北兩極也就會形成與地球十分相似的冰覆蓋。
然而,當夏天逐漸來臨,火星表面的溫度也逐漸升高,高溫使得干冰直接升華轉變為氣態。由于巖石的保溫特性,與巖石接觸的下層干冰往往會比上層干冰更快的升華。
而上層干冰像個蓋子一樣,阻擋升華形成的二氧化碳氣體逸散。隨著氣體越積累越多,氣壓也越來越高,此時整個冰蓋下的環境就像高壓鍋,當 冰蓋實在 承受不住這種 壓力炸裂開來時,內部的一些小塊 玄武巖石也會在爆炸的同時被炸成碎片,隨著氣流一起 噴涌而出。
由于這些玄武巖碎片噴出時的形狀剛好就是帶著無數帶著鱗片的黑色棒狀,遠看就像一片片的灌木叢。
既然已經證實了火星不可能存在樹木,那麼其他生命呢?只能說,希望渺茫,盡管各種證據都說明 火星過去可能存在生命, 但是終究都只是 過去式,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火星要想恢復曾經適宜生命生存的樣子,無異于癡人說夢。所以,形狀想要在火星上找的活著的生命也難于登天。
那麼火星還有可能成為人類的第二家園,讓未來可能不堪重負的地球喘口氣嗎?這就要看我們能否在火星上建立一個 自給自足的生態系統了。然而,先不談這個生態系統建成的難度有多大,就是說,如果我們能掌握這項技術,為什麼不直接在地球上實行呢?這樣我們至少不用克服 低重力和極低溫環境問題。
不過,關于科學的發展,我們永遠滿懷希望。至于之后如何發展為人類服務,現在誰也不能下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