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地球一直懸浮在宇宙空間中?想多了,其實地球一直在向下墜落!
2023/12/05

現代科學認為,我們的宇宙誕生于138億年,在138億年前,有一顆奇點發生了爆炸,奇點是一個質量無限大,能量無限大、熱量無限大、體積無限小的點,這個點爆炸以后,我們的宇宙快速的向四周膨脹,經過138億年的時間,宇宙才膨脹成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宇宙中的天體都是在宇宙大爆炸之后形成的,在浩瀚的宇宙中,行星和恒星的數量多的數不過來。但是地球對于人類來說是一顆特殊的星球,因為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關于地球的形成在科學界有好幾種說法,法國數學家拉普拉斯在1796年的時候提出了行星由圍繞自己的軸旋轉的氣體狀星云形成說,星云因為旋轉而體積縮小,其赤道部分沿半徑方向擴大而成扁平狀,之后從星云分離出去而成一個環、有一點像土星光環。

環的性質是不均勻的,物質能夠聚集成凝云,發展成為行星,前蘇聯科學家費森柯夫認為太陽因高速旋轉而成梨形核葫蘆形,最后在細頸處斷開,被拋出去的物質就成了行星。拋出物質后太陽縮小,旋轉變慢;一旦旋轉加快,又可能成梨形而拋出一個行星,逐漸形成行星系。旋密特設想太陽在參加銀河系的轉動中,在穿越黑暗物質云時俘散了一部分塵埃和流星的固體物質,在其周圍形成粒子群。后者在太陽引力作用下圍繞太陽作橢圓運動并與太陽一起繼續其在銀河系的行程,最后從這些粒子群發展為行星和慧星(一部分成了流星和隕星)。在太陽系中一共有八大行星,它們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得出,太陽系誕生于50億年前。

在大約50億年前,一片混沌的銀河系中,飄蕩著一片氫分子云,經過了億萬年的靜默,突然宇宙深處一顆超行星發生了爆炸,分子云中心受到了引力波沖擊開始坍縮,密度的改變產生了旋轉,根據角動量守恒原則,這片原始星云越轉越快,在引力的作用下,氫、氦和重元素不斷的向自轉軸中心聚集,一個扁平的原始星盤形成,其中心誕生了一顆恒星,不過這時候它還不能夠被稱為太陽,因為它還不能夠發光發熱,隨著密度和壓強的增加,溫度不斷升高,內部的核聚變被點燃,太陽就誕生了。太陽誕生以后吸收了周圍大部分物質,太陽的質量占到了總質量的百分之99.86,剩下的八大行星和其它物質占到了總質量的百分之0.14,從占比上我們就能夠看出太陽的質量非常大。

根據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得出,任何有質量的物體都是有引力的,物體的質量越大,引力就越大,強大的引力能夠將周圍的天體都吸過來。這些細小的粒子相互撞擊相互吸附,逐漸變大,成為一個個小的星子,經過數億年的撞擊,形成了原始星核,慢慢的地球就誕生了。地球誕生初期,表面的溫度非常高,地球這時候是一顆名副其實的巖漿球,這時候地表經常噴發出幾千米高的熱浪,隨著時間的流逝,地球慢慢的冷卻下來,經過幾十億年的時間,地球上的生命才開始誕生,人類誕生于200多萬年前,在200多萬年前,猿類生物生活在地球上,當時地球上還生活著各種其它兇猛的生物,猿類生物為了能夠長久的發展下去,于是它們選擇了群居生活,群居生活不僅僅能夠促進彼此之間的交流的機會,還能夠有效的抵抗外來侵略者。

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頻繁的交流能夠使大腦的發育變得越來越快,由于猿類生物長期在一起交流,所以猿類的大腦變得越來越聰明,最終成功進化為人類,人類從誕生以后就開始不斷的研究世界的奧秘,現在人類已經對世界有了大概的認知,目前人類已經能夠走出地球探索宇宙,這說明人類科技發展的速度很快,人類的航天歷史能夠追溯到20世紀初,在此之前,人類對太空的認知僅僅限于天文學和科幻小說,在20世紀初的時候,科學家開始嘗試制造火箭,最早的火箭試驗開始于1926年,當時美國科學家羅伯特.戈德斯密斯發射了第一枚液體燃料火箭,不過這枚火箭僅僅飛行了40米,這標志著人類開始了探索太空的歷程,在之后的時間里,各國的科學家開始不斷的研究,在1957年的時候,蘇聯成功的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一號。

這顆衛星的發射標志著人類開始了太空探索的新紀元,在1961年,美國成功將宇航員阿爾謝.謝普琴科送上太空,成為了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宇航員,蘇聯在同年也成功將宇航員尤里.加加林送上太空,成為了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類,從此之后人類探索太空的次數越來越多,在1977年,美國發射了旅行者1號和2號探測器,它們經過了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成為人類歷史上飛行最遠的探測器,經過人類對宇宙的研究和探索,人類對太陽系有了大概的認知和了解,在太陽系中,所有的天體都在圍繞太陽轉動,有很多人認為,太陽系的天體都懸浮在宇宙中,看到這里,相信很多人都會產生一個疑問,為什麼天體能夠懸浮在宇宙中而不掉下去呢?曾經著名的物理學家牛頓認為,天體之所以能夠懸浮在宇宙中,主要是因為引力。

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解釋了行星運動的軌道,并且還指出了木星、土星的衛星圍繞行星也有同樣的運動規律,牛頓認為引力是一種超距作用,即使兩個物體沒有接觸,也能夠對彼此施加引力,同時這種力的傳播不需要時間,可以實現瞬間傳遞,如果說我們的太陽突然消失,地球也會立刻脫離軌道沿著切線方向飛出去,這是因為在太陽消失的一瞬間,地球受到的引力也就消失了,由于引力的作用,所以地球在高速的運動,如果地球靜止不同,那麼地球就會被太陽系過去,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萬有引力剛好和地球圍繞太陽的圓周運動產生的離心力抵消,所以地球才能夠穩定的在宇宙中運動,如果說兩者的質量不發生太大的改變,那麼它們將會一直運動下去,那麼地球的第一股推力是如何產生的?

科學家認為真正提供第一推動力的依然是物體之間的引力,一片塵埃云最初的自轉運動就來自萬有引力作用下的測地線運動,這個測地線的軌跡和它們之間在三維空間中的運動參數是有關的,只有100%理想的情況下才會直直的撞上去,所以太陽內天體的公轉運動來自于早期星云物質的引力坍縮。一直以來,人類都認為牛頓的說法是完全正確的,直到愛因斯坦出現以后,才打破了牛頓的理論,在1916年的時候,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發表了廣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發布之后,人類才知道引力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在廣義相對論中,引力其實并不是一種力,而是質量造成時空彎曲的幾何現象,物體的質量越大造成的時空彎曲就會越大,而這個彎曲的現象就是引力的根源。

我們可以將看不見的時空想象成一張薄膜,當放入一個有質量的物體時,這張薄膜就會形成一個凹陷,而這個凹陷就是質量造成的時空彎曲的現象,同時隨著質量增大這個凹陷程度也會越強,比如地球之所以會圍繞太陽公轉,是因為太陽的質量巨大無比,它使得周圍時空發生了嚴重的彎曲現象,才導致地球等一眾天體沿著測地線在運動。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中,物體總是沿著四維時空的直線走,盡管如此,在我們的三維空間中,看起來它是沿著彎曲的途徑運動,愛因斯坦在思考引力的時候,將時間納入了里面,在宇宙中運動的天體只是受到了引力的作用,那麼天體在時空中的軌道就是測地線,宇宙中有無數的天體,那麼時空中就有無數條這樣的測地線。

為了證明愛因斯坦的理論是對的,科學家們還專門做了實驗,當時的人們為了驗證這個理論的正確性,分別派了兩個隊伍去觀察日食之時太陽對于星光的偏轉角度,這兩個隊伍一個由戴森帶領,一個由愛丁德率領,在世界的兩個地方觀察日食后的星光,然后計算偏折角度,後來戴森因為攝像頭被熱波浪干擾,沒有記錄下準確的數字,而愛丁德紀錄了下來,正好與廣義相對論計算的結果相符合。這讓愛因斯坦的引力時空彎曲說得到了佐證,除了這個實驗之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還解釋了水星進動的問題,水星進動問題能夠追溯到15世紀晚期,當時人類測量水星的近地點——他最接近太陽的軌道點是如何前進的,我們得到的數字是每世紀進動5,600‘’,這是讓人難以置信的緩慢。

這其中5025‘’來自地球春分點的進動——一個眾所周知的現象,而剩下的532‘是由于牛頓的引力,當時科學家們提出了很多解釋,1、也許數據是錯誤的;不到百分之一的誤差似乎很難成為恐慌的理由。然而,當時的誤差小于0.2%,這意味著數據是顯著的。2、也許有一個額外的內部行星,它甚至比水星更靠近太陽。這一解釋是由預測海王星存在的科學家烏爾班·勒·韋里爾提出的。然而,經過詳盡的探測,包括對太陽日冕的修正,也沒有發現任何新的行星。3、或者牛頓力定律需要稍作調整。可能它并不是平方反比定律,而是有一個微小的額外的力:比如也許不是2次冪,而是2點幾次冪(某種東西)——這是西蒙·紐科姆和阿薩夫·霍爾提出的解釋。

按照牛頓的萬有引力來看,在太陽的引力作用下,水星的運動軌跡將是一個封閉的橢圓形,但實際上水星的軌道并不是一個嚴格的橢圓,而是每轉一圈它的長軸也略有轉動,長軸的轉動,就稱為進動。水星的進動速率是每一百年1°33’20」。進動的原因是由于作用在水星上的力,除了太陽的引力(這是最主要的)外,還有其它各個行星的引力。后者很小,所以只引起緩慢的進動。天體力學家根據牛頓引力理論證明,由于地球參考系以及各行星引起的水星軌道的進動,總效果應當是1°32」37’/百年,而不是 1°33‘20「/百年。二者之差雖然很小,只有 43」/百年,但是已在觀測精度不容許忽略的范圍了。利用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始終無法解釋這個問題。

在牛頓力學里,行星自轉是不參與引力相互作用的。在牛頓的萬有引力公式中只有物體的質量因子,而沒有自轉量,即太陽對行星的引力大小只與太陽和行星的質量有關,而與它們的自轉快慢無關。 因此無法解釋這個現象。而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卻完美的解釋了這個問題,當年愛因斯坦為在太陽引力場中移動的點質量編寫了運動方程,根據測地方程,太陽引力場中自由落體的行星在測地線上移動,在太陽引力場的影響下,點質量在測地線上移動,愛因斯坦計算了這個空間中測地線的方程,并將它們與太陽系中行星軌道的牛頓方程進行了比較,愛因斯坦整合了行星軌道的方程,并計算了太陽半徑向量與行星橢圓軌道的近日點和遠日點之間行星之間的角度。

在愛因斯坦得到他對水星近日點前進的解決方案一個月后,卡爾施瓦茲希爾德得到了愛因斯坦真空場方程的精確解。他證明了從現在開始使用他的精確度量,解決水星近日點進動的問題非常簡單。通過水星近日點、日全食的驗證,證明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要比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更加精準,按照愛因斯坦的說法,引力其實是不存在的,它只是時空彎曲的一種表象,愛因斯坦認為,時空彎曲之后會產生引力波,引力波的速度和光速是相同的,早在1916年的時候,愛因斯坦就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但是科學家們花費了一個世紀的時間才發現了引力波的存在,在2015年,科學家首次觀測到引力波,這是在大約13億光年外兩個快速繞軌運行的黑洞相互碰撞時產生的。

能夠探測到引力輻射非常重要,但它并不能告訴我們引力的速度有多快。為了測量引力速度,理想情況下我們要知道黑洞碰撞的確切時間,但由于碰撞的黑洞是看不見的,所以這很難做到。在2017年的時候,地球的引力波探測器檢測到引力波的通過。大約2秒后,軌道望遠鏡檢測到來自深空的伽馬輻射的短暫脈沖。經過一番分析,引力波和伽馬射線來自同一事件——中子星碰撞,距離我們大約1.44 億光年。引力波的發現更加奠定了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按照愛因斯坦的理論我們都能夠知道,地球其實一直在向下墜落,與其說是向下運動,還不如說是朝太陽的方向墜落,畢竟宇宙空間本身是沒有上下之分的,而所謂的上下其實都是我們自己定義的,簡單來說,地球引力所指的方向就是下,反之就是上。

正因為如此,所以我們在地球上,都是覺得自己的頭朝上,腳朝下,為什麼說我們的地球正在向太陽墜落呢?這和引力、時空彎曲有一定的關系,假如我們向外拋出一個物體,最終這個物體會掉落在地球上,牛頓大炮就是這個原理,牛頓大炮」是物理學中的一個著名思想實驗,它經常被用來說明質點在重力場中運動的基本規律。這個實驗和它所包含的一些假設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簡單而有效的方式來分析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牛頓大炮實驗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方式來說明物體在重力場中的運動規律。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框架來分析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并可以幫助我們預測天體的位置和軌跡。例如,在行星和恒星的星系中,我們可以使用這個實驗來確定行星的軌道,并預測其未來的位置。

此外,牛頓大炮實驗還有助于理解萬有引力定律,這是牛頓在1687年提出的一項重要物理學定律。該定律指出,每兩個物體之間都有一個萬有引力的相互作用,這個引力的大小與它們之間的距離和質量有關。牛頓大炮實驗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這個定律的基本原理,并說明了如果兩個天體之間的距離非常大,則它們之間的引力效應可能會變得微不足道。通過這個原理我們能夠知道,在宇宙中質量小的物體一直都在向質量大的物體墜落,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我們的太陽系正在向銀河系中心的黑洞墜落,對于黑洞,相信很多人都不會感覺到陌生,畢竟黑洞在很早的時候就被科學家提出來了,黑洞是目前人類在宇宙中發現的引力最大的天體,任何進入黑洞視界范圍內的物體,都會被黑洞的引力吞噬。

科學家認為,黑洞的形成能夠分為三個階段,坍縮、壓縮和奇點形成,當恒星內部的核心耗盡燃料后無法抵抗自身重力,開始坍縮,隨著坍縮的進行,物質被逐漸擠壓,導致恒星變得非常致密,形成高密度的物質核心,最后當核心坍縮到一定程度后,其中心的質量將集中在一個無限密度和空間扭曲的點上,這個點就被稱為是奇點。像銀河系中心這麼大的黑洞并不是恒星死亡以后形成的,而是在宇宙大爆炸之后形成的,這顆黑洞距離太陽系大約2.7萬光年,它的質量是太陽質量的400多萬倍,整個銀河系都在圍繞這顆黑洞運動,現在我們知道,地球自轉一圈的時間是一天,公轉一圈的時間大約是一年,在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同時,我們的太陽系也在圍繞銀河系中心轉動。

目前太陽系正在以每秒240千米的速度圍繞銀河系轉動,大約每2.2億年就會完成對銀心的一次轉動,科學家通過計算得出,太陽系每圍繞銀河系轉動一圈,兩者之間的距離就會縮短2000光年,以目前兩者的距離來看,太陽系在轉動13萬圈之后,也就是32.5萬億年之后,太陽系就會被黑洞所捕獲,進而被黑洞所吞噬,除了地球、太陽系之外、銀河系也在朝著更大的引力源運動,在銀河系的周圍存在大約50個星系,這些星系共同組成了本星系群,其中仙女座星系是本星系團中最大的星系,在本星系團上面還有室女座超星系團,它的直徑達到了1.1萬光年,一開始很多科學家都認為室女座超星系團已經是宇宙中最大的宇宙結構了,但是在2014年的時候,美國科學家布倫特.塔利和法國科學家海倫.庫爾圖爾發現了室女座超星系團也只是龐大結構中的一部分。

這個龐大的結構就是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的直徑達到了5.2億光年,里面包含了500多個星系群,100000多個星系,我們的地球在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中就像是一粒沙子,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正在帶著10萬個星系朝著長蛇座方向快速的移動,在那個區域,可能隱藏著一個神秘的天體,這個天體的引力極其強大,似乎要將一切物體都吸引過去,科學家通過觀測發現,在長蛇座方向存在一個超大的引力源,科學家把它稱為是巨引源,它的質量大約是5.4*10^16倍太陽質量,距離銀河系大約有1.5億光年。這個巨大的引力中心到底是什麼物質?目前科學家還無法給出準確的答案,現在科學家只知道它的引力無限大。有不少科學家猜測,這個神秘的引力中心可能是奇點。

奇點是宇宙中最為神秘的點,科學家認為我們的宇宙就誕生于奇點之中,在宇宙大爆炸之初,一個質量無限大、能量無限大、密度無限大、熱量無限大、體積無限小的點爆炸之后形成了宇宙,但是在我們現有的物理學當中,根本不存在無限這個詞,只不過由于奇點太過于神秘,所以科學家只能夠用無限來代替,有沒有一種可能,在我們的宇宙中心,就隱藏著一顆奇點,宇宙中所有的物質都在朝著這個奇點運動,也都在像奇點墜落,當所有的天體都墜落到奇點里面之后,我們的宇宙就終結了,當奇點再次發生爆炸之后,新的宇宙就誕生了,宇宙也是有輪回的,不過對于人類來說,現在我們還不需要擔心地球會不會墜落到太陽中。因為這需要非常漫長的時間,就像太陽系墜落到銀河系中心需要32.5萬億年。

地球誕生才46億年,人類誕生才短短幾百萬年的時間,即使是太陽系毀滅,我們都不可能親眼見到太陽系墜落到銀河系中心黑洞的那一天,畢竟我們的地球只剩下40億年左右的時間了,這是因為再過40億年,太陽將會變成一顆紅巨星,吞噬水星、金星、地球的軌道,然后變成一顆白矮星,到時候我們的地球也會消失,人類文明是否能夠在宇宙中長久的發展下去,目前還是一個未知數,對于人類來說,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護好地球環境,這樣人類文明才能夠長久的在地球上發展下去,目前地球環境開始惡化,全球變暖,溫室效應等等,使得很多生物無法在地球上生活下去,所以小編認為,只有保護好地球,人類文明才能夠在地球上發展下去。

人類作為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命,從誕生以后就開始不斷的研究和探索世界的奧秘,經過幾千年的科技發展,現在人類對世界有了大概的認知,不過在人類發展科技的同時,也給地球環境帶來了很大的破壞,目前人類唯一能夠做的就是保護好地球環境,這樣人類才能夠繼續生存下去,保護地球就是保護人類自己的家園,小編希望人類能夠早日實現自己的夢想,能夠早日解開宇宙中的奧秘,對此,大家有什麼想說的嗎?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愛因斯坦認為:每秒30萬公里的光速,人類是無法超越的?
2024/05/08
為什麼會發生宇宙大爆炸?從愛因斯坦到楊振寧,他們都不知道
2024/05/08
亮度達太陽27倍,質量是地球33萬倍!天狼星系統為何是個傳奇?
2024/05/06
外星人存在是一場錯覺?地球之外,別的星球真的孕育不出生命嗎
2024/05/06
可怕的真空衰變:瞬間就能毀滅宇宙,現在可能已經發生了?
2024/05/05
旅行者一號距離地球243億公里,為什麼還能跟地球保持聯系?
2024/05/03
地球到底要去哪?秒速630公里向一個方向狂奔,我們卻渾然不覺!
2024/05/03
地球上,山的高度為什麼不能超過20000米?是什麼鎖住了山高?
2024/05/02
恐龍滅絕之前,到底經歷了什麼?你以為是一瞬間,其實是漫長處刑
2024/05/01
宇宙起源于138億年前,那麼宇宙在誕生之前,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2024/05/01
美國使絆子無果,嫦娥七號反而大突破:參與國增加到7個,遠超嫦6
2024/05/01
宇宙到底有沒有邊緣?預計星系至少有2萬億個,九成以上是未知
2024/04/30
比太陽大21倍的黑洞,竟以95%的光速在自轉!靠近會發生什麼?
2024/04/29
遠超音速!地球自轉轉速高達463m/s,為啥人類不會被甩到外太空?
2024/04/28
來自天鵝座的神秘信號!1萬年前發信,能量高達1400萬億電子伏特
2024/04/28
月球上頻繁出現閃光,美國宇航局為何隱瞞真相?結論終于云開霧散
2024/04/27
從地球到銀河系,天文學家認為:人類永遠無法飛出宇宙?
2024/04/27
二級文明的證明,高維生物「打火機」,造一顆戴森球要多大成本?
2024/04/26
今天才明白,為什麼蘇聯的「挖穿地球」計劃,才突破一萬米就停了
2024/04/24
韓國學者:地球自轉軸偏了80厘米,人類抽地下水的惡果正在反噬!
2024/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