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兒子差2分考上清華,林徽因不甘心重查試卷,卷上11個字頗為醒目
2024/02/06

「執著」似乎是梁家的一種傳統,從清末一直到現在,梁家的三代人都活躍在中國的社會舞台之上,他們各有側重,也各有各的堅持。

在具體的選擇上,三代人各有不同,不過他們從來沒有「循規蹈矩」的意思,這從梁從誡的試卷上也能看出。

梁從誡的選擇

梁從誡的祖父是梁啟超先生,他是晚清的重要人物,為國家命運奔走呼號,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筆。

而他的父母也是民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建筑學大師,父親為梁思成,而母親為林徽因。

生活在這樣的家庭,父母對他有著更高的要求也是理所應當,可他出生在戰亂年間,那種要求,也和時局有著很大的關系。

北京宅院中的童年,也是梁從誡最為舒適的時光,那里讓他非常留戀。

ADVERTISEMENT

好景不長,當日本侵略者逼近北平的時候,梁思成和林徽因也只能放棄家產向南躲避戰亂。

而梁從誡談及到這段歷史的時候,表現得也更加像一位詩人,他說:「我似乎和8月很有緣分,出生的時候是在8月,隨父母逃出北平的時候也是在8月,抗戰勝利后重返北平同樣是在8月。」

父母的教育,和周圍的孩子也形成了很大的區別,那段日子,也是梁家最為窘迫的時刻,再加上林徽因得了重病,一家人的生活更是非常艱難,可他們絲毫沒有放棄對梁從誡的教導,希望他未來能夠做成一番事業。

面對如此悲哀的現實,梁思成依舊保持著積極樂觀的情緒。

有時候,他和孩子們開玩笑,還是會說:「把這只手表‘紅燒’了,把那件衣服‘清燉’了。」

此時的梁思成,早已在建筑學界嶄露頭角,很多遠在美國的朋友想要邀請他的家庭共同奔赴異國他鄉,可他卻說:「我的祖國正在災難中,我不能離開,我可以死在刺刀或炸彈下,但也必須死在祖國的土地上。」

這也給梁從誡有了很深的啟迪,而林徽因也同樣非常尊重丈夫的選擇。

梁從誡也認為,母親對他的影響主要包括三點。

其一是做人實在,不要裝腔作勢;其二是永遠要對民族和國家保持熱忱;其三,知識分子要有社會責任感。

而這些,梁從誡從父母的實際做法中,也能感同身受。

梁思成并沒有因為戰亂而中斷自己的事業,在輾轉的過程中,他還是撰寫出了 《圖像中國建筑史》整本書,那會他的脊椎病也經常發作,疼的時候想要畫出一張圖紙都格外困難,可他還是想到了一個很好的辦法。

在俯下身子的時候,將下巴掏出來立在一個小花瓶上用來支撐頭部,這樣也能減少脊柱承擔的壓力。

一家人終于在1946年才能返回北平,回來后的林徽因開始在清華大學設計住宅,同時還承擔了很多設計任務。

ADVERTISEMENT

1947年,梁思成應邀前往美國講學,并帶去了文稿,希望能夠在美國出版。

可這個階段,妻子林徽因的疾病正慢慢加劇,兒子梁從誡也漸漸成長,這也使得梁思成不得不提前返回中國。

梁從誡的成長歷程是曲折的,可林徽因在承擔教育孩子的重任時,同樣非常在意細節。

可能是人的發展真的和基因有關,梁從誡一直以來也表現出了驚人的繪畫天賦,因此,林徽因也能夠正好以此為基礎,教會了孩子很多建筑學的知識,并希望他也可以朝著這個方向去發展。

梁從誡學習到的內容越來越多,他也知道父母的不易,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從來沒有和父母抱怨什麼。

按照林徽因的設想,兒子能成才應該沒有問題。

新中國成立之后,梁思成在清華大學擔任起了教授和建筑系主任,也同樣是北京市都市計劃委員會的副主任,林徽因希望兒子能夠和父親做一樣的事業。

結果,當1950年梁思成的考試成績出來,卻讓林徽因大吃一驚,梁從誡僅僅以2分之差和清華建筑系失之交臂。

這樣的結果,令林徽因感覺非常意外,按照兒子的水平,考上清華應該完全不成問題,可那幾分,到底差在了哪里?

為此,她也希望能夠重查試卷,看看有沒有弄錯的情況。

可當她打開了梁從誡的試卷后,上面的11個字顯得格外醒目:我不喜歡建筑,我喜歡歷史。

生氣之余,林徽因就漸漸想通了,過去她總是在安排著梁從誡的人生,忽視了梁從誡到底喜歡什麼,可強扭的瓜不甜,自己還是應該遵循兒子內心的聲音。

ADVERTISEMENT

回到家后,她和梁從誡好好談了一次心,并且鼓勵他去報考北京大學的歷史系。

這下,梁從誡終于能夠安心地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向了,他順利考入了北大,學習了自己所熱愛的歷史專業。

之后的梁從誡,就徹底告別了父母的光環,走上了一條屬于自己的路。

北大畢業之后,梁從誡前往云南任教,調回北京之后在一家研究所工作,後來又被發配到江西,直到70年代末才重新返回北京。

梁從誡的后半生大放異彩

按理說,梁從誡沒有選擇而選擇歷史,在那樣強大的家族背景下也應「光芒萬丈」,實則不然,他在後來突然「劍走偏鋒」,選擇了環保這一在當時非常超前的課題。

有人說他是「不務正業」,可對于這些聲音,他卻總是一笑了之。

這樣的選擇,也和他從北大畢業后的一些事情有關,1955年林徽因病逝,1972年梁思成病逝。

ADVERTISEMENT

此后的梁從誡,也開始努力找尋著自己人生的方向。

1978年回京之后,梁從誡在大百科出版社工作,那會他的文化學識放在全國也是頂尖的,美國大百科全書訪華團來了之后,也是由梁從誡從事翻譯工作。

不過,這樣穩定的生活,梁從誡并沒有堅持太久。

很快他就辭去了公職,在「文化書院」擔任導師。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收到了一位環保學者的投稿,文章尖銳指出:很多在發展過程中的中國鄉鎮企業,為失去了土地的農民提供了一條出路,不過,這也成為了對后世影響巨大的分散污染源。

ADVERTISEMENT

那會,國內對于環保的體系并不完善,相關的思考也基本是空缺的,從收到了這一篇投稿以后,梁從誡就陷入了思考,因為他從這篇投稿中,也看出了中國存在的巨大環境污染隱患。

不過,梁從誡的人生似乎總是在做選擇,他也不是那種「理論學者」,想到了什麼,也總想著要去投身于實踐。

1993年,梁從誡從親戚那里借來了300元,在「中國文化書院」之下 注冊成立了「綠色文化分院」。

可以說,這也是中國最早的民間環保組織,被稱為「自然之友」。

梁從誡的夫人方晶晶女士也受到了丈夫的環保思想影響,成為了「自然之友」中的第一位會員。

梁家胡同中的一個小小的會客廳,也成為了「自然之友」的辦公室。

因為選擇了辭職,梁從誡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沒有收入,為了能讓「自然之友」

ADVERTISEMENT

自然運轉,梁從誡只好硬著頭皮去花老伴的退休金。

「自然之友」成立后,很多人慕名而來,梁從誡希望大家之是真的擁護環保事業,因此,他定下的第一條規則就是:身體力行。

于是,梁從誡的朋友們就會看到一種非常「奇怪」的景象。

梁從誡每天出門的時候都會帶上一個大布袋,里面是用了幾年的筷子和勺子,而且,在外吃飯的時候,他從來不會使用餐巾紙,擦嘴的時候都會使用一塊發了黃的舊手帕。

當時還有很多不理解的人感慨:明明是名門之后,怎麼活成了這番寒酸的模樣。

不僅如此,梁從誡的發言,總會讓一些企業家和官員面紅耳赤,因為這些原因,梁從誡也漸漸不被待見。

比如在1999年,上海全球500強財富論壇召開,各個經濟巨頭紛紛侃侃而談,將他們的未來構思全部和盤托出,可梁從誡卻鐵青著臉面對所有人說:「你們想過承擔責任沒有?你們都很高端,留給我們的只有煙熏火燎的污染。

ADVERTISEMENT

當他來到海南的時候,當地的官員前來接待,還夸贊海南的環境很好,可梁從誡卻非常「不合時宜」的將剛撿起來的一袋子垃圾丟到對方面前。

有朋友問道:「你為何選擇一條似乎與建筑、歷史乃至編輯工作完全不相干的道路呢?」

他回答道:「那時,由于身邊的一切都在發生著重大的變化,‘新生事物’正在被各界贊揚,而它的反面卻沒有太多人會關注到,污染問題對我造成了很大的震動,從那以后,就開始關注起中國的環境問題。」

不過,那個時候的梁從誡還沒有意識到環保問題會如此復雜,他也說過:「要是早知道這麼麻煩,會遇到這麼多的困難,恐怕一開始就很難去下定決心了。」

ADVERTISEMENT

之后的很多年時間里,梁從誡東奔西走,為促進中國的環保事業發出吶喊。

由于他持之以恒的行為,也先后獲得了「亞洲環境獎」、「地球獎」等等榮譽,以及「影響中國的50位公共知識分子」之一等等。

在很多人的眼中,梁從誡的一生都極為灑脫。

他的名片,似乎是印在廢紙上的,那張紙還有點像小學生的橫格作業本,上面也同樣印著他的頭銜:「自然之友」會長、全國政協常委、歷史學教授等等。

他平時外出,依靠的就是一輛腳踏車。

那輛腳踏車十分破舊,有一次他因當選了政協委員前去報道,門衛都以為他不是前來開會的,還將他攔在門外。

梁從誡也從來沒有作秀的意思,他的一生都是如此,想怎麼做就怎麼做了。

有人問到原因,他的回答是:「騎腳踏車不僅方便而且對身體好,除此以外,自己也提倡少坐或者不坐汽車,所以更要堅持帶頭去騎腳踏車。

ADVERTISEMENT

梁從誡的這些思想,也受到了金岳霖先生的影響。

赫赫有名的哲學家金岳霖先生由于對林徽因愛得深刻,因此終生未娶,他的家,也距離梁家不遠。

在那些年里,金岳霖一直將梁從誡當成自己的兒子來看待,而梁從誡夫婦也對金岳霖先生格外敬重。

金岳霖在住院期間,家中的雜事全部都是梁從誡夫婦處理的,如果需要醫院簽字的話,簽上去的也都是梁從誡的名字。

後來隨著金岳霖的年齡越來越大,他也希望梁從誡夫婦能搬來一起住。

可梁從誡覺得金岳霖的房子太大,擔心別人說閑話,就始終都沒有答應下來,他寧愿每天多跑幾趟。

ADVERTISEMENT

結果,有一次金岳霖外出開會,單位的車將金岳霖送到了樓下,體弱的金岳霖甚至都沒有力氣爬樓,後來被鄰居發現才幫忙扶上去的,鄰居還專門找到了梁從誡并批評了他,認為他必須要搬過來照顧金先生,事已至此,兩家也就合為一家了。

金岳霖先生去世之后,梁從誡夫婦料理了全部后事,最終,金岳霖被安葬在八寶山公墓,和梁思成、林徽因再度當了「鄰居」。

從梁從誡的人生選擇中,總能看出他不羈的一面。

不過,熟悉梁從誡的人也能感覺到,他是一個性情十分溫和的人,臉上也總是掛著笑容。

央視曾經做過一檔節目,是關于古跡的「拆」和「保」的問題,梁從誡就作為特邀嘉賓來到了現場。

大家唇槍舌劍,爭論不止,梁從誡是屬于「保」的那一方,在面對駁斥的時候,梁從誡依舊面掛微笑,波瀾不驚,堅持著自己的信念。

2010年,梁從誡先生去世,有人評價道:人們會記住他,他是著名的學者和堅定的環保斗士,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人。

宇宙到底有沒有邊緣?預計星系至少有2萬億個,九成以上是未知
2024/04/30
比太陽大21倍的黑洞,竟以95%的光速在自轉!靠近會發生什麼?
2024/04/29

ADVERTISEMENT

遠超音速!地球自轉轉速高達463m/s,為啥人類不會被甩到外太空?
2024/04/28
來自天鵝座的神秘信號!1萬年前發信,能量高達1400萬億電子伏特
2024/04/28
月球上頻繁出現閃光,美國宇航局為何隱瞞真相?結論終于云開霧散
2024/04/27
從地球到銀河系,天文學家認為:人類永遠無法飛出宇宙?
2024/04/27
二級文明的證明,高維生物「打火機」,造一顆戴森球要多大成本?
2024/04/26
今天才明白,為什麼蘇聯的「挖穿地球」計劃,才突破一萬米就停了
2024/04/24
韓國學者:地球自轉軸偏了80厘米,人類抽地下水的惡果正在反噬!
2024/04/23
月球是一顆死星?早在20億年前就已終結,各國為何還要苦苦探月?
2024/04/23
宇宙會不會是一個原子?內部99%都是虛空,相似程度讓人細思恐極
2024/04/22
太陽系新海洋!人類在最不可能的土衛一上,發現了巨大地下海洋
2024/04/21
地下3000公里,科學家發現外星遺跡,還跟月球起源有關系
2024/04/21
15日武漢凌晨天空仿佛血染,發生了什麼?300多年前曾一連9天出現
2024/04/18
宇宙最古老星系被發現!年齡堪比宇宙大爆炸?足有一百多億歲
2024/04/13
根據德雷克方程,銀河系有上萬個外星文明,為什麼找不到它們?
2024/04/13
地球最強9.5級地震,將自轉軸震偏8厘米!那80級地震會有多可怕?
2024/04/12
地球和月球之間,能放下太陽系所有行星,這是被設計好的嗎?
2024/04/11
太陽系里的靈神星,遍地都是黃金,能讓所有人都變成億萬富翁
2024/04/11
太陽系最大衛星:存在大片咸水海洋,推測有誕生生命的可能性?
2024/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