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飛速發展的年代,中國文化已經成為了一張名片,被世界所知道。中國的文化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流傳至今都沒有斷絕文化,具有自己獨特的魅力。
近些年來許多地方都掀起了一股學習中華文化的潮流,了解中國的歷史,學習中國的語言。隨著國力的強大,使用漢語的人的數量也越來越多,是全球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
在大家的普遍印象之中,中國人給人的印象大多是頭髮又黑又直,瞳孔是深棕色的,與其他人種相比身材中等,五官小巧精致,皮膚普遍偏黃。
但在歐洲的一個地方,當地的人大多身材高大,皮膚白皙,瞳孔是藍色的,而且五官十分深邃,讓人一看就是純正德外國人,但他們卻對外稱:
一、 迪特福特小鎮
迪特福特小鎮,這是當地人為自己取得中文名字,它位于歐洲的德國的一個小城市。這個小鎮的面積不大,只有不超過79平方千米,比我國一些普通的鄉村的面積還要小,這個小鎮中的人數甚至沒有我國一個小區的人數多。
雖說這個城市可能在地圖之中很難找到其位置,不過根據其可以考究的歷史,已經超過了千年,用中文作為官方語言已經超過百年,要不是當地人的樣貌,會讓你仿佛回到了中國。
這個小鎮中的建筑大多都是木結構的,屋頂的坡度相對較大,在其墻上通常還會有一些繪畫,風格非常的鮮艷。這個小鎮所處的地域遠離發達的城鎮,環境清幽、風景優美。
這個小鎮上的村民都是中華文化的真愛粉,在這個小鎮上,中文隨處可見。在這個小鎮的廣場的中心位置安有一個噴泉,為了看起來更像中國城鎮。
當地人還給這個噴泉取了一個非常中國化的名字,叫作中國人泉。這個噴泉是從一個滑稽的中國的清朝的官員的身上流出來的。為什麼說這個官員的形象很滑稽呢?
因為這個官員昂著頭,一副非常高傲的樣子,挺著將軍肚,胡子撇向兩邊,瞥著來來往往的人。
二、 中國文化
為什麼當地人會稱自己為中國人呢?大概是這兩方面的原因,一個是在幾百年前,中華文化繁榮昌盛與世界各國的往來也非常頻繁。迪特福特小鎮就是與中華文化交流融合,各個方面都有著中華文化的影子。
另一個是因為當地人拒絕繳稅,緊閉他們的城門,收稅人非常憤怒地說他們和閉關鎖國的中國人一樣,沒想到當地人非常高興地接受了這個稱呼,當地人甚至將他們的官方語言改成為中國話,他們稱自己為巴伐利亞人。
他們努力與中國人看齊,平時也會研究中國人的生活習慣。他們平時吃飯的時候用的不是西方國家通用的刀子和叉子,而是中華文化之中非常有代表性的筷子,他們沉迷于中國的文化接近百年了。
現如今的村民已經可以非常熟練地使用筷子吃飯,逢年過節還會制作餃子慶祝,貼對聯、穿旗袍、掛燈籠,該有的中華元素一樣不少。在小鎮上,還會有中國氣息的寺廟,博物館,甚至你都能找到傳授中國功夫的拳館。
在這個小鎮上,每年還有一次狂歡,一般在其齋月的周四。這一天的狂歡始于凌晨,部分居民穿著具有中華特色的服裝,敲鑼打鼓,敲鼓的力度傳達出了他們激動以及喜悅的心情。
在這游街的隊伍之中,你可以找到中國武林小說中的武林高手,有神話故事中的七仙女,甚至還有中國封建社會之中的王侯將相。
既然有王侯將相,自然也有統治者了,這個統治者就是至高無上的皇上。皇上可不是誰都可以當的,他們是要通過砸金蛋推選的。這里的皇帝做一生,但是就是不可以將皇位傳下去,而是要重新抽取幸運觀眾。
按照皇上的規格,被選上扮演皇帝的人既有御林軍,也有奴才宮女,甚至還有欽差大臣。這場跨狂歡可以一直持續到第二個星期的星期一,而且每一年的主題都不一樣,被選中的居民過足了當皇帝的癮。
總結
這里的官方語言是中文,那他們的中文水平怎麼樣呢?雖然他們對中華文化非常熱衷,但其實當地的居民大多認識的中文并不多,就連普通話也說得磕磕絆絆的,但是他們確實由衷的熱愛中華文化。這種情況也讓身為中國人的我們有著滿滿的自豪感。如果有機會,你會想去這個位于歐洲的德國小鎮上參與他們的狂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