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2009年12月開工建設,2018年10月投入使用,工程總投資1269億元。而就在同一年,距離港珠澳大橋只有38公里地方,又投資上馬了一座總投資500億元的世界級跨海大橋,它就是深中通道。
深中通道連接廣東深圳和中山兩座城市,雙向8車道,是繼港珠澳大橋之后,又一同時具有「隧、島、橋」的超大集群工程,目前主體工程已經接近完成,預計2024年6月建成通車,成為連接珠江兩岸的重要通道,深圳和中山兩市的通勤時間也由2小時縮減為30分鐘,屆時深中通道將與30公里外的港珠澳大橋形成冰火兩重天的局面,那麼究竟誰是冰誰是火?
深中通道全長24公里,起點位于中山市的翠亨新區馬鞍島,終點位于深圳寶安機場,也許有人會問,投資1200多億的港珠澳大橋才正式開通不久,距離又這麼近,有必要再砸幾百億建深中通道,這不是重復投資建設嗎?
港珠澳大橋在于推進港澳與內地的互利合作。雖然縮短了珠海到香港的距離,但它并沒有直接連接深圳和中山,當年建設港珠澳大橋時為何不連通廣東最重要城市深圳呢,其實當年港珠澳大橋最初設計方案是雙Y路線設計,也就是香港和深圳連通,珠海和澳門連接,然后在中間修兩條交叉線,把四座城市連接起來,有人說是香港怕深圳搶了風頭,硬生生地將深圳給擠了出去,雙Y設計變成了今天的單Y路線,把擁有400萬輛汽車的深圳踢出局,也為港珠澳大橋今天的冷清埋下了伏筆。
港珠澳大橋從通車的第一天就陷入了虧損,因為車流量實在是太少。據央廣網發布的數據顯示,港珠澳大橋通車的第一年,總車流量為150萬輛,平均每天車流量為4109輛,一般每天車流量都只有3000輛到5000輛,每輛車的過路費為150元,一天的收入是60多萬,一年也就兩個多億,而大橋總投資是1000多億,連利息的零頭都不夠。
四年過去了,如今的港珠澳大橋的車流量是多少呢?據今年珠海海關最新統計,8月20日,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單日進出境車輛超過1.
為什麼港珠澳大橋上跑的車輛這麼少?主要原因是手續復雜,導致通行受限。內地車輛要上港珠澳大橋,須持有港澳通行證、掛港澳車牌、持港澳駕照,三者缺一不可。而港澳車輛要進入內地又必須持有粵Z車牌,而一張粵Z車牌價格要50萬,目前僅發放了3萬張。不管進還是出,能同時滿足進出條件的能有多少人?
對照港珠澳大橋慘淡的營收,深中通道建成后的利用率如何,也成為很多人最關心的問題。
深中通道通車會成為全國流量最高的橋。深中通道位置好,是連接深圳、東莞、惠州與珠海、中山、江門這兩個珠三角最大城市群的重要交通紐帶,沒有這條通道,深圳到中山需要繞行虎門大橋,行車距離為127公里,需要兩個多小時才能到達。
深中通道開通后,24公里的距離開車只需要20多分鐘,不僅節省時間,還能減少交通堵塞和擁堵,深圳、中山兩地將同步進入「半小時生活交通圈」,而且深中通道對通行車輛沒有特別限制,雙向八車道的通行效率更高,開通后的車流量將是巨大的,僅深圳和中山機動車就有570萬輛,加上東莞的300萬輛,據專家預測,深中通道建成通車后預計每天的車流量將達到十萬輛次,將是中國車流量最大的橋梁。
深中通道創造了多項紀錄,施工難度比港珠澳大橋更大。深中通道是當前世界上在建的綜合難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填補了全球多項施工領域的空白,包括世界首例雙向八車道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世界最大跨徑的全離岸水中懸索橋---伶仃洋大橋,首次在國際上成功研制成功混凝土智能澆筑裝備及系統等,比港珠澳大橋工程更復雜,施工難度更大。
深中通道全球最寬的隧道沉管。一節沉管寬度46米,165米長,重量就高達6萬多噸,而且采用了水下40米的深埋技術,深中通道需要安裝32節這樣的沉管。
西人工島,島體面積相當于13個標準足球場,為隧道和橋梁連接的關鍵部分,系采用超大鋼圓筒快速成島技術,將57個高40米,直徑28米,重達650噸的超大鋼圓筒打入海中,圍堰填砂而成,有著世界級的工程難度。
明年六月份深中通道將正式通車,將與不遠處的港珠澳大橋形成冰火兩重天的局面,至于誰冰誰火,已經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