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江流域存在著這樣一個建筑,人們取名為萬里長江第一閣。
自建立以來,萬里長江第一閣已經走過了700年的時光。700年來無數次的洪水侵襲,萬里長江第一閣從未倒下,它因此獲得了江面最牛釘子戶的稱號。
萬里長江第一閣究竟有著怎樣的秘密呢?它為什麼能夠700年在洪水的沖擊之下屹立不倒呢?
萬里長江第一閣是位于鄂州市小東門外大堤的觀音閣。
遠遠望去,人們可以看到在江心的深水位置矗立著一座巨型的礁石,氣勢宏偉,彷佛一條蜿蜒的巨龍。
觀音閣就屹立于這塊巨大的礁石之上,它俯瞰著長江,望著滾滾的長江之水,有天下盡收眼底的霸氣與自信。
觀音閣看起來潔凈如新,人們很難相信,觀音閣已經走過了700年的時光。
宋朝時期,人們建立了觀音閣。因為長江地區水災頻發,人們經常看到觀音閣淹沒在水中的身影。自然條件的復雜讓觀音閣遭受了嚴重的破壞。
元朝時期,觀音閣進行了整體的翻修,原本破爛的建筑得到了加固。明清時期,人們再次加固了觀音閣,隨著時代的變化,觀音閣的外形也在逐漸發生改變。
如今人們建成的觀音閣已經有了現代的建筑風格,它用紅色的石頭與青色的磚建成,同時兼具青磚黛瓦的古典韻味。
人們習慣稱呼觀音閣為萬里長江第一閣,不僅僅只是因為它恢弘的氣勢,更是因為它漫長時間以來在破敗環境中的默默堅守。
因為位于江心的位置,700年來觀音閣一直與長江同甘共苦。
在雨季到來,長江流域進入洪水期的時候,長江的水位突然開始暴漲。盡管觀音閣處在一個較高的位置,但是它依舊無法抵擋汛期來臨的洪水猛獸。
觀音閣被飛漲的水位線沒過,一座閣樓只剩下了最高層的窗戶顯露在外。
而長江的洪水到達最高點的時候,觀音閣只剩下了裸露在外的房檐,那是整個觀音閣的最高位置,也是觀音閣所能承受的洪水侵蝕的極限。
等待雨季離開,長江的洪水威脅褪去,觀音閣便會重新出現在人們面前,它筆直地挺立在長江的中心,人們未能從它的身上找尋到絲毫與洪水抗爭的疲憊之感。
重新屹立于長江的江心,觀音閣依舊是那個萬里長江第一閣。
700年來,無數次的汛期來臨,無數次的洪水退卻,觀音閣就在這樣的環境中浮浮沉沉,盡管艱難,它卻從未向破敗的環境低頭。
觀音閣總是擁有一種難以言說的霸氣,它從不懼怕任何困難,選擇做一只逆流而上的魚。
700年屹立不倒,人們將觀音閣稱之為江面的最牛釘子戶。據說,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只要觀音閣被淹了,鄂州就會被淹」。
從遠處看去,人們很容易將觀音閣當作一個十分普通的建筑,然而當我們真正身臨其境的時候,觀音閣的內部給人們帶來了眾多的驚喜。
觀音閣有著700多年的歷史,因此對于中國而言,它是國寶級的歷史遺跡。
觀音閣是集儒、佛、道文化于一身,與此同時,觀音閣還是民俗文化的聚集圣地。
位于長江之上,肩負著眾多的歷史責任,觀音閣成為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結合的歷史文化古建筑群,如今也成為了鄂州市著名的景觀之一。
每年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慕名而來,想要一睹最牛長江釘子戶的真容。
觀音閣存在著「三趣」,分別為老井、古樹、神鱉眼。
老井是觀音閣之中的一種奇觀,這口井里面的水十分清澈,水位卻比整個長江的江面還高,正因如此,觀音閣聚集了眾多人好奇的目光。
至于神鱉眼,鄂州還流傳著一個傳說。觀音閣屹立于龍蟠磯上,從前的觀音閣可以隨著江面的漲落而上下移動。
龍蟠磯存在著兩個石臼,人們將它們看作是神鰲的兩只眼睛。神鱉的眼睛對鄂州當地的人們意義重大,它們一個出油,一個出鹽,鄂州的百姓因此過上了富足的生活。
後來,觀音閣中一位貪心的道人想要獲得更多的油和鹽,于是便拿鑿子把神鱉的眼睛擴大。誰也沒有想到。,道士失手把神鰲的兩眼戳瞎。
從此,龍蟠磯上的神鱉眼睛不再出油鹽,而屹立在神鱉頭上的觀音閣再也沒有隨著江水起落。
觀音閣由眾多的建筑組成,分別為觀瀾亭、東方朔殿、觀音殿、老君殿與純陽樓。
三重殿之內記錄著無數文人墨客的作品與生平,純陽樓中也存在著呂洞賓栩栩如生的身影。
每一個建筑都有著自己的秘密,而每一個建筑也有著自己的故事與特色。它們相映成趣,共同組成了氣勢巍峨的觀音閣。
觀音閣下部的龍蟠磯彷佛一條蜿蜒的巨龍,而觀音閣也借助龍蟠磯的建筑構造增加了自己的穩定性。
觀音閣的下半部分呈現弧形,這樣既可以減緩水流的速度,又可以借助突然改變的線條方向將洪水排斥在外。
觀音閣在700年的漫長歷史中屹立不倒,建筑結構在其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最牛江上釘子戶看似只是一種笑談,卻喚起了人們內心深處的回憶。堅強如觀音閣,它歷經千百年的時光,在面對洪水的威脅時毫不畏懼。
自中國古代起,蘊藏在生活方方面面中的工匠精神逐漸發展,觀音閣便是一個最好的見證。
精益求精、一絲不茍的工匠精神已經滲入了人們的血液中,成為了中華文化的靈魂。中國的匠人總是將自己所有的愛意與技術傾注在作品之中,那是他們的珍寶,也是匠人們無法割舍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