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為何不讓年過50的妃嬪侍寢?并非是人老珠黃,真相太現實。這個引人深思的歷史謎題,勾勒出一幅宮廷風云的畫卷,引發人們對古代帝王舉措的猜測: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皇帝在權謀紛爭之中對年過半百的妃嬪采取如此獨特的態度?而這背后的真相又是何等現實而深刻?
上月一場大雪過后,宮廷碧瓦朱樓的瓦檐上還掛著未化的冰凌。掃除院落時,宮女們不禁議論,宮中新添了許多面孔,她們就是這次重振選妃時征召來的佳麗。
只因先皇崩逝、新帝初立,按慣例必須重新挑選妃嬪。果然選妃那嚴苛程度,就跟大雪后又轉暖那般難以捉摸。除俊朗明艷、才德兼全的女子外,皇太后更以她們的家世背景相中,只求配得上皇室的貴胄女子。宮女們私下感慨
一旦入宮,這些新丫鬟們依身份直屬四夫人的賬下。妃嬪等級日益嚴密,其中皇后、貴妃地位最高,之下才是諸嬪與德妃。明明都是帝王的寢宮,樹欲靜而風不止,四夫人之間的嫉妒與攀比也不止息。
有朝一日登上頂端成為皇后的,必自年少時便出盡心力,備受皇帝寵幸;否則只枉費了少女的青春,無異于栽上了錯花。聽聞皇太后還特意以《禮記》中的「王制」作為后宮等級劃分的規范,嘆為觀止:這后宮之中,分明就是金絲鳥籠啊!
除年節和重要祭祀活動外,妃嬪的日常生涯并無太多特出。她們要麼翻看典籍小說充實生活,要麼與宮女在回廊長廊繡花作畫,講述閨中趣事。時常有幾只燕雀與她們為伴,和幾只慵懶的貓兒在她們身邊打盹。
這樣翻來覆去的度日子,內心渴望自由,卻被利益與地位捆綁;這宮墻之內的日常,其實都是自身斗爭的寫照。
要說潛規則,除政事外也就數「翻牌子」最能決定妃嬪的地位。據說皇上會在一盒子牌簽中挑選心儀妃嬪的牌簽,然后晚間由太監送至妃嬪門前通傳圣旨。自然,能屢次被選中的,自然最受寵幸。
再者侍寢也分為專寵與輪值兩種,優等妃嬪多為專寵,其余則要看皇帝心情。果真沒有一日不再較勁,無論多麼賢淑的人,也難逃妒忌之火的炙烤。螳螂捕蟬,后宮中戲碼演得最多,傲慢妒忌之心也最多,皇權的庇蔭之下,幾乎每日都在演繹著無聲的權謀。
已至知天命之年的妃嬪,后宮地位漸趨平穩。她們的經驗與睿智,常常成為后輩嬪妃的暗中問政者。十多年來的宮廷生活,已將她們鍛造的寬厚淡定。不少已是子女成群的母親,她們的慈愛之心也為這深閨帶去些許溫暖。
只是歲月不饒人,容顏已非當年。或許正因樂于寬容,她們才成為后宮中的定海神針,可令這后宮枝頭風瀾不再。即使權勢被新人取代,她們也能泰然處之。若說年輕眉容容易惹人憐愛,年長者那寬懷卻是后宮得以安定的要素。
然而禮制沿襲多年的不侍寢規矩,也開始適用在這些年長妃嬪的身上。
遵醫學之說,女子五十后很難再懷上龍種,這不侍寢的規矩正是這緣故。聽聞太醫鄧元據此向皇上進諫,建議及早重拾選妃之事。想來皇室后代的熱忱,驅使著改弦更張,讓人不禁唏噓感慨:這也是皇權的一種現實體現。
古來帝王治國,家國一體。后宮的穩定關乎民心,皇權的鞏固也需這深閨大院安寧。皇上設立各種規矩,不過是鞏固江山的必然一環。
再者能者居之,翻牌子那等旗鼓相當的較量,亦能起到激勵后進的作用;否則單只設置皇后的名號,豈不成了虛設?即便讓人唏噓老妃不再侍寢的變故,這規矩實為皇權穩固的必要之舉。宮廷雖不似朝野的起伏變幻,但日日權力的較勁已經融入了這皇室血脈的延續之中。
不得不說,自先朝開始設立的各種規矩,皆隨國家的變革而不斷調整。先前道聽途說,周朝時的后宮制度空前絕后;而我朝的后宮規矩已形式更加細致、人數也更多。
據說清宮有一本名為《清宮規則》的著作,簡直可以稱得上后宮管理的指南針。自古國運興衰,離不開君主的施政;后宮的更替將會直接映射到朝野的氣象。這后宮呀,其實也承擔著引領風氣、穩固民心的使命。
這后宮規矩,其實也在告訴人們,歷史發展的脈絡永不止步。它同樣反映了人們思想的變遷,啟示我們在變局中更好管治國家。
于當世而言,它是最佳的策略,是最合乎當下國情國力的決斷;但于后人而言,它終究會被新的解讀與標準重新定義。不管怎樣,規矩都在提醒我們:要與時俱進,這才是君主立國之本。
古代后宮,是一個既充滿榮華富貴,又隱藏著種種權謀與爾虞我詐的微妙場所。在這個宛如錦繡巨畫的背后,妃嬪們的地位和待遇常常受制于千絲萬縷的宮廷規矩。而年過五旬的妃嬪被禁止侍寢,其實是古代社會文化、權謀心理和管理體制共同作用的結果。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